找到相关内容303篇,用时19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成佛之道─菩提心略述

    中流传下来。未曾见佛的后世佛弟子们,从法的领悟中,体会法的净妙与寂灭的喜乐,因此深深景仰佛的崇高与伟大,而此宗教情操的展现是在理解佛法中发扬起来的。  念佛,不只是单纯对佛崇仰的宗教情操表现。更重要的... 语  【参考书目】  一、 前 言  佛教,是佛陀觉悟法性后,悲悯有情教化世间,弟子们遵行佛所教诫,辗转相教流传至今。依印顺导师的看法:  佛法的如实相,无所谓大小,大乘与小乘,只能从行愿中去分别。...

    释成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045072.html
  • 以密法說佛法「三論法要-中論、百論、十二論」

    心地”的行为,心起动念皆是佛法,所以我们一般说:“法界、法界 ”法界就是心,这个心念也就是法界,要理解这几项菩萨罗汉的法门,就是完全都要用这种方式来讨论。  以佛法的立场来看,即佛陀在世时,他所学习的...用佛法的空性来面对这个社会,来应付这个生活时,会有什么好处呢?这就是整个三论法要的精髓,也就是说身为一位佛教徒,若是不能理解学习到这个三论法要的精髓时,就无法去引导世俗众生“转迷成悟”,“出离三界火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0345470.html
  • 1995年中国大陆佛教研究综述

    个别与全体的关系,但又是"随缘不变"的,因此才能"圆融无碍",如果明确这二者的关系,就能理解佛法不离世间,"巧把尘劳为佛事"。有人谈道应慈法师的禅学思想的基石是禅修,以禅为本的思想贯穿在他的整个禅学...谈谈佛教学术研究的现代化问题》、济群《戒律的现代意义》、魏常海《略议人间佛教》、姚卫群《佛教学术研究的现代化》、周学农《谈谈太虚法师的僧制建设》、王志远《现代中国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》、李富华《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4246932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“止观法要”之抉择(1)

    。如没有随顺胜义的文字般若,趣向胜义的观照般若,实相与世俗就脱节了。所以本文说,依世俗得胜义,依胜义得涅槃。因为如此,实相不二,而佛陀却以二谛开宗。如实有论者的偏执真实有,实在是不够理解佛法。”[10...庞大的佛教典籍;对于精微的佛法义理,也有全盘的掌握与深入。(二)在思想根源方面,二人都阐述龙树菩萨的学说,对于《中论》典籍与中观思想都有独到的体会与发挥。(三)在义学成就方面,二人都建构一套判摄完整,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747484.html
  • 西藏宗教艺术(5)

    以求一死,但神通广大的释迦牟尼却救了她。此后,佛陀觉得是到妻子扎增玛皈依的时候了,就针对她的具体情况为她讲说佛法。这样,扎增玛理解了“四圣谛”从而获得了预流果。既而,扎增玛心生无限的信仰而被导入佛中。在...父辈高官厚禄的家庭、这些都是无用的,因为转瞬即失的奢华毫无意义。因此,一个人应该彻底抛弃尘世的享受,出家为憎,学习佛法。即:聆听佛法理解佛法,实践修习佛法;一个人应该去除头脑中的杂念,集中精力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3847695.html
  • 释法照著: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

    。.70  此段经文的当机众是比丘,所以结论会说“多闻比丘”。倘若将范围扩大成一切佛弟子,那么对于佛法理解其中的意涵、真理,并且愿意投入学习,过著清静修行生活的人就是“多闻的圣弟子”。换句话说,能有理解佛法真义的正知见并且努力实践的人,就能够产生厌离无明的动力。  总结上述,凡夫的认论作用虽然离不开无明,然而若能听闻佛法而生正知见,并过著清净的修行生活,就可引发厌离无明的动力。产生厌离的动力后,...

    释法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947972.html
  • 韩国佛教史略

    年),僧徒与崔献忠党争杀伐,僧徒被杀者前后约八百余人。王政与佛教,颓废如此,难道是佛法本身的过失吗?其实,诸王何尝真的理解佛法的真义!  当然,在此期间,高丽的佛教,也有好多清净的僧宝,为著正法而努力...第二十三代的法兴王十五(西纪五二八年),始见其三宝之兴隆。  不过,佛教初传高句丽时期,仍集其原有的习俗相混,例如小兽林王之弟继承王位之后,称为故国壤王,即下教诏,崇信佛法,但他是为的求福。又在北史高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5748445.html
  • 鸠摩罗什及其译经事业——《 续·我的佛教观》

    如果说罗什当时已经穷究了小乘佛典和有部论,正想进一步迈更高深的佛法哲理,我想象罗什会生动去拜访苏摩,向他请教。  松 本 《高僧传》中说到这个问题:苏摩为罗什解说了《阿耨达经》。但罗什不能理解一切法皆空...高原,渡过印度河。但在语言方面,他从注就生活在可以学习梵语的优越的环境之中。再加上他天资聪颖,应该说这都是他容易理解佛法深奥哲理的条件。所以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僧人时,就已经在西域各国遐迩闻名。这在...

    池田大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2750341.html
  • 佛耶对话三模式

    佛教的缘起性空论”(《交会·信佛人序》,p3-4),一方面又石破天惊地宣称对缘起性空论持保留的态度:“我只理解佛法缘起无我的教义是现象的事实、是治疗人类精神心灵...世界的感受产生巨大的影响。“在对话中,父亲的愿望是理解、分析和比较 ,儿子则以兼具东西方文化素养的僧侣身份参极参与和解释,整个交谈充盈着哲士的机敏和深刻,信徒的执着和忠诚。”【...

    吴言生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3650804.html
  • 佛陀的本怀与现实中的佛教

    ,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佛陀的教诲和修学实践,作出了极富中华文化特色的诠释。但是,在这种理解的背后,也带来了令人遗憾的信仰错位——在部分信徒中,非佛法的思想及做法,在佛法的标签下畅行无阻。久而久之,佛法的...凡夫而言,祈祷是使自己的生活佛化,使自己的身心与佛陀之觉性交流的重要途径。除了用有限的智力去认识、理解佛法之外,祈祷是我们与已辞世的佛陀交流的方法,而且这种方法是个体的,每一个个体的体验是各不相同的。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2852172.html